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

作者: 时间:2018-04-27

日前,以“职教改革四十年 产教融合育工匠”为主题的2018年“职业教育活动周”在天津举办。这是自2015年国务院批复将每年5月第二周设为“职业教育活动周”以来举办的第四届活动周。目前,活动周已成为展示和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窗口,成为营造劳动光荣、技能宝贵、创造伟大的良好社会氛围的重要平台。

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

课证共生共长 共育通信人才

深圳职业技术学院与华为技术有限公司在培养ICT(信息通信技术)人才过程中进行了10年成功合作,“课证共生共长”模式是校企合作卓有成效的路径。

2006年,深职院与华为达成共建专业和共育人才的协议。“课证共生共长”使学校课程与企业认证互嵌共生、互动共长,使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能够精准地服务于ICT产业链。在产教融合的“起点”上,该模式强调人才培养与产业需求“共生”,课程开发与证书标准“共生”,深职院教师与华为工程师共商共议;在产教融合的“过程”中,该模式强调课程升级和证书升级“共长”,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“共长”;在产教融合的“结果”上,该模式形成了人才“供给—需求—供给”的闭环反馈系统。

“课证共生共长”把在职工程师必须通过的认证和学校课程教学捆绑在一起,实际上是把企业工程师培养纳入了高职院校的教学工作,企业成为参与教学的主体。

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与京东集团

携手踏入通航类专业“无人区”

随着无人机技术的不断成熟,“无人机+”概念开始推动多个行业尤其是物流行业的升级。2017年,京东集团无人机产业发展计划落地陕西。为了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、创新链的专业体系,陕西职业技术学院依托空中乘务、航空物流专业优势,推进通航类专业建设,确立了包括无人机应用专业、通用航空航务技术专业在内的通航类专业群建设发展方向。

校企签订了合作协议,在京东无人机人才培养基地、无人机组装和测试中心、通航机场校外实训基地、师资队伍、专业及教育教学、标准化无人机物流示范点、“通航学院”等7个方面开展深度合作。

双方以系统化思维推进“职业技能培训+生产制造”,形成了“引产入教、以产促教、以教引产、产教融合”的合作模式。按照我国通用航空业发展目标,到2020年,将建成500个以上通用机场,通用航空器将达到5000架以上。陕西职业技术学院携手京东集团,以“通航学院”为载体,以京东在西安航天基地的通航机场为平台,面向国内外开展无人机应用技术、通航机场管理、航空物流等方面的人才培养与培训。

无锡职业技术学院与施耐德电气

“双向互动”推进校企深度合作

随着“中国制造2025”的实施,企业对控制技术类高端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。无锡职院与施耐德电气(中国)公司近几年通过双向服务、双向引进、双向培训等“双向互动”方式,使合作不断向广度和深度拓展,在培养一流电气和自动化专业人才,助力江苏传统制造业自动化、智能化改造中发挥着积极作用。

学校师生协同施耐德电气承担了20多家企业制造项目的设计、安装、调试,并将工程实践反哺教学,有效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。校企双方近几年合作编写教材3部,将企业案例转化为教学案例32个,使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成为江苏省特色专业、控制技术专业群成为江苏省重点专业群;双方共建实训室、开设订单班、实施顶岗实习、每年举办技能比赛,显著提升了学生创新能力。双方共同承担自动化领域企业的工程认证和技术支持,不但为施耐德电气用户设计实施20多个工程项目,还为区域机械电子、汽车零部件等行业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服务与项目开发;双方除了培训师生、员工,还将优质资源对外开放,近两年培训江苏省内外同行院校师资250人次、地方中小企业相关员工600多人次。

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二重

为高端装备制造业培养现代工匠

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联合中国二重万航模锻和北京航材院,“搭建一个平台、实施三个对接、推行三个进入、培育大国工匠精神”,开展培养高端装备制造业现代工匠模式的探索和实践。

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整合德阳重机备件厂、材料中心等校内教学科研生产机构,同时引入科研院所、中国二重等企业研试中心,共建产学研平台。平台承担了产品试制与生产、技术应用研究、创新创业、师生工程实践能力提升等职能。校企先后建立四川省装备制造产业集群技术创新中心、智能控制研究所等产学研机构16个,汇集工程技术人员217人,为企业培训员工1.3万余人次。在四川省经信委组织下,校企搭建了“四川省产教融合信息平台”,研究产业发展规划和人力资源供求状况,优化调整专业结构,实现专业设置与产业发展对接。

烟台职业学院 版权所有

地址:烟台市莱山区滨海中路2018号 邮政编码:264670 招生电话:0535-6927111 6927062 6927063

鲁ICP备06006156号 鲁公网安备 37061302000035号